病毒包装与转染(Viral Packaging and Transfection)是利用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高效导入靶细胞的技术。病毒因其天然的感染能力,经过改造后可作为基因递送工具,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、基因治疗及疫苗开发等领域。
1.病毒包装原理
病毒包装是指将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载体与辅助质粒(提供病毒包装所需的蛋白质)共转染包装细胞(如HEK293T),从而产生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病毒颗粒。
常用病毒载体
病毒类型 | 特点 | 应用 |
慢病毒(Lentivirus, LV) | 可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,稳定整合基因组 | 基因治疗、稳定细胞系构建 |
腺相关病毒(AAV) | 低免疫原性,长期表达,不整合基因组 | 基因治疗(如眼科、神经系统疾病) |
腺病毒(Adenovirus, AdV | 高感染效率,瞬时表达,不整合基因组 | 疫苗开发、体外基因转染 |
逆转录病毒(Retrovirus, RV) | 仅感染分裂细胞,基因组整合 | 干细胞研究、CAR-T细胞改造 |
病毒包装系统
- 三质粒系统(慢病毒为例):
1. 转移质粒(Transfer Plasmid):携带目的基因和病毒包装信号(如HIV的Ψ序列)。
2. 包装质粒(Packaging Plasmid):提供病毒结构蛋白(如Gag, Pol)。
3. 包膜质粒(Envelope Plasmid):决定病毒宿主范围(如VSV-G蛋白增强感染广谱性)。
2. 病毒包装与转染流程
2.1 病毒包装
1. 质粒准备:
- 提取高纯度转移质粒、包装质粒和包膜质粒。
2. 细胞转染:
- 将三种质粒按比例(如4:3:2)共转染HEK293T细胞(常用PEI或脂质体法)。
3. 病毒收集:
- 转染48-72小时后,收集含病毒颗粒的上清液。
4. 病毒浓缩与纯化:
- 超速离心或PEG沉淀法提高病毒滴度。
5. 滴度测定:
- qPCR(检测病毒基因组拷贝数)或感染法(如荧光计数法)。
2.2 病毒转染靶细胞
1. 感染条件优化:
- 选择合适MOI(感染复数,通常0.1-100)避免细胞毒性。
2. 感染过程:
- 加入病毒上清至靶细胞,辅以Polybrene(增强感染效率)。
3. 表达检测:
- 48-72小时后,通过荧光显微镜(如GFP)、Western blot或qPCR验证基因表达。
3. 应用
3.1 基础研究
- 基因功能研究:通过过表达或敲低(shRNA)分析基因作用。
- 稳定细胞系构建:慢病毒整合基因组,实现长期表达。
3.2 基因治疗
- CAR-T细胞改造:慢病毒递送CAR基因至T细胞。
- 遗传病治疗:AAV递送凝血因子(如血友病)或CFTR基因(囊性纤维化)。
3.3 疫苗开发
- 病毒载体疫苗:如腺病毒COVID-19疫苗(ChAdOx1-nCoV-19)。
3.4 药物筛选
- 构建报告基因细胞系(如荧光素酶),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。
4 总结
病毒包装与转染技术因其高效、稳定的基因递送能力,已成为基因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核心工具。选择合适的病毒载体(如AAV用于长期表达、慢病毒用于基因组整合)并优化实验条件,是确保成功的关键。未来,随着基因编辑(如CRISPR)和递送技术的进步,病毒载体将在精准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。